找到相关内容752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述自性清净如来藏

    同时,寂故名空,照故不空,存泯无碍是空不空。又见性非因缘非自然,非和非合是空藏;非非因缘,非非自然,非不和合是不空藏;双照因缘自然,和不和合,是空不空藏。此三如来藏为奢摩它,三摩,三观所依之理体。...不空如来藏:约心生灭门,从真起妄以显如来藏随缘之用。  诸法的体性是一切法皆空,但缘起的世界里森罗万象的种种依正庄严,因缘果报都宛然存在。所有这些现象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呢?在《楞严经》中富楼问佛:...

    惟 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365706.html
  • 论 “谈禅说佛”

    能够想到的真实境界中,最完美的一种求真理的方式。具有目由目在的本性,不会被各项境界所束缚。当然不用说充满了神通变化的工夫,可以发大的慈悲善心去救人救世。总之,的本体,深奥如海难测,有无量的功德具备在里面,我们若按著这个方拨去修行的话,一定和佛菩萨一样,破迷开悟,消除一切烦恼、恐惧、幻想,进入了佛智变化中,随心所欲,说来就来,说去就去。  ,用坦白的话说,是一切众生的心。有人一定会怀疑说,有...

    唐大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26573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传播

    、佛、道三家的学术思想,开创初唐以来的唐代文化。这个时期,隋有智顗大师正式创建了佛教的天台宗,以的“止观”为佛教实证的方法,用三种止观的体系,统摄全部佛学教理,开始分科判教,对佛学传承,作系统的...又云:“王所领住于山林之蛮族,天怜愍之,原彼归依正法……,盖天为一切有情安乐欢喜故,此最上之胜利,即正法之胜利也。正法之胜利,既行于王之领域,又及于邻邦六百由旬之远。如耶婆(Yavana即希腊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1165786.html
  • 喻禅与喻诗

    《赠空上人》诗说:  ……时从起,游戏于笔端。当其参寻时,恣意云水间。松风激齿颊,萝月入肺肝。政使不学诗,已见诗一斑……乃知心中镜,万象纷往还。皆吾所现物,摹写初不难。(注释:《茶山集》卷一。) ...阿部正雄《与西方思想》第二编《、佛教与西方思想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,一九八九年版。)这实际上是三种“本体论”的体系。按这种见解,佛教思想就不仅是宗教信仰,也不只是一种观念或理论,而是人类认识宇宙与自身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365828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2)

    。指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或途径。为大乘佛教修习的主要内容。包括:布施(檀)、持戒(尸罗)、忍辱(檀提)、精进(毗梨耶)、禅定()、智慧(般若)。  菩萨修六度法门,一方面仍是自度,...  这是张东墅题湖南观音阁联。  在日夜潺湲的泉声中,妙听佛陀以广长舌说法:澄洁如洗的山色,恒常留驻佛陀的清净法身。  大概观音的悲愿因音声而起,所以本联从泉声发挥,借佛智称颂观音。  本联因宋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065969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上)

    禅修的心理学研究[32],所以在此对“止”之讨论并无意如佛教禅籍般详尽描述各层次静虑(dhyana,巴利文:jhanas,音译“”),即“四八定”的经验细节[33]。反之只会循止与观之间的关系...),内心相续于境不散乱”,“观”(vipawyana,音译“毗钵舍”)是“正思择、最极思择、周遍寻思、周遍伺察”。修“止”成熟所得“定”(nasamadhi,音译“三摩地、三味”)是“等持心”,修“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665974.html
  • 董其昌和南北宗论(1)

    宗”喻画的意义  “南北宗”本是禅家的宗派。是梵语“”的省称,意译为“思维修”,静坐息虑之意。佛教的宗派甚多,禅宗 即其中一宗。其初祖在西、东方各一。在中国,通常所能见到的佛寺大雄宝殿中一尊大坐佛即...明中期之后的“显学”。后来有人痛斥这种“天崩地解,落然无与吾事”的恶习,正是心学的恶果。这种心学很多方面和学相通。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有云:“我心自有佛,自佛是真佛。自若无佛心,何处求真佛?汝等自心...

    陈传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666278.html
  • 明本的禅净融合与教会通思想

      ,本作,意译为静虑、思惟修。在佛教发展过程中,小乘与大乘不同,小乘是以四八定为主要内容,而大乘禅则是菩萨行的六度之一的波罗蜜。禅宗兴起以后,为了与上述法相区别,又自称为最上乘,...明本的,净融合与教会通思想  纪华传  在元代,由于统治者崇奉藏传佛教,对汉传佛教采取“崇教抑禅”政策,导致汉传佛教各宗派之间矛盾加剧。特别是歧视和打击作为汉传佛教主流的江南禅宗,使其发展受到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3066414.html
  •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

    而断除。静虑原文曰,其语根即具思惟及灭除二义。於所应知事,当如实知,於所不应事则当灭除之。此种思惟功能,唯色界四静虑独得其名也。解晚重在心喜离障,先由外色观以至内无色观,依心逐渐乐此舍彼方便而得...二人,得悉其国内乱,并问知彼土所传上座三藏及瑜伽学情形,与在寺得闻于戒贤者无异,遂不复往。可知当时瑜伽学实有南北之说,且戒贤口授已及其义。惜奘译《大论》仅是北说,未摄南传之义,幸有本论堪以探求。故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3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。前四门均称为依,乃就所以学者而言。此门则由所学各种因缘,一一具足,而成为修学之规范,尅言其体,即八等至中四静虑也。四静虑亦日四,为印度方言之略称。雅言日衍,译云静虑,意谓寂静而能思虑,所...论也。论有三十七颂,经世亲之诠释,其义益显。昔义净法师留印烂陀寺,无着之学正盛,所传定学之书,即无著本论与世亲《止观门论颂本》(此论无释)二种也。本论独到处,在于定学教授之说,悉备其中。举要而言,如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